據報載「反服貿」人士在占領立法院超過20多天後,決定於本周四(10日)下午6時退出立法院,相信全國人民都非常樂於見到這樣的結果,讓國會能夠恢復正常運作、社會秩序能夠重返安定、也讓全國民眾的心能夠平靜下來。

 綜觀此次「反服貿」運動,確實有幾點值得國人深刻省思之處:

 第一,民主自由需要再教育:台灣老早就是個民主自由的社會,也早已建立舉世稱羨的民主機制,有太多的管道可以發表自己意見,而不同的意見也會得到朝野與社會各界的尊重,沒有必要使用非法暴力的方式。

 此次「反服貿」人士用占領立法院、攻占行政院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意見,甚至脅迫政府來回應自己的訴求,這種行為已經不是民主自由,而是非法暴力行為,這些人士需要民主自由的再教育,要知道民主的真諦是「少數服從多數、多數尊重少數」、「數人頭而不是比拳頭」,而自由的真諦是「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為範圍」,請這些人士仔細想想,當他占領立院、攻占政院、設置檢查站檢查來往的民眾時,有沒有想過違反的民主程序、侵犯了別人的自由?

 第二、法治規範要堅守:在民主自由的社會,沒有人可以因為身分特殊(如學生)、或是因為口號正當(反服貿),就可以違法。在這次「反服貿」運動中,這些自稱是學生的人士,他們非法集會遊行、造成立法院駐若干駐衛警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、非法強占立法院、行政院、破壞公物、妨礙公務、甚至造成立法院上億元新台幣的損失,政府一定要堅守法治底線,依法來處理這些人士,好好教導他們「法治之前人人平等」,不因是學生身分或是「反服貿」就可以不遵守法制規範。

 第三、公民政治參與要合理:兩岸「服貿」協議簽署後,政府相關部會先舉辦過4場公聽會,再加上立法院朝野兩黨舉行的16場公聽會,總計20場公聽會,邀請許多產、官、學者參加,已經相當程度提供公民的政治參與。尤其在這些「反服貿」人士中,有許多人都曾受邀參加公聽會,也充分表達了自己的意見。

 在民主自由的社會中,有不同意見是正常現象,正反意見雙方彼此要尊重、彼此要包容,這才是真正的民主,真正的公民政治參與,絕對不能因為自己的意見沒有被執行,就以非法暴力行為來阻止另一方的意見被執行,這絕對不是合理的公民政治參與。

 第四、兩岸關係要珍惜:這次運動名義上是打者「反服貿」旗幟,實際上卻是結合了學生、法輪功、反中、反、台獨等等人士,組成人士非常錯綜複雜。尤其在部分人士提出「兩岸協定締結條例草案」後,其中內容「本條例所稱之兩岸協定,指台灣中華民國政府與大陸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之間…」,更可以看出這些人士在推動「兩國論」,如果這些人士提出的草案通過,將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造成極大的衝擊。

 兩岸關係自從2008年恢復海基、海協兩會制度性協商後,迄今已經舉行過10次會談,簽署21項協議,已經營造出兩岸關係65年來的最佳時刻。當前和平發展已成為雙方人民的主流民意,這是兩岸關係和平穩定最深厚的基礎,任何意識形態無法逆轉,是兩岸關係最寶貴的資產,國人應該好好珍惜才是。尤其是看到最近南北韓相互砲擊,更顯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彌足珍貴。 

 總而言之,在「反服貿」人士退出立法院後,國人應該好好省思,「反服貿」運動帶給台灣什麼樣的啟示?大家要好好討論一下,從民主自由、法制規範、公民參與、兩岸關係等等層面,讓正反雙方意見充分表達,讓台灣在淬煉中成長茁壯而不是撕裂、製造仇恨,這樣的結果才真正是台灣之福、全體國人之福。
 【中央網路報】

本文出自: http://news.sina.com.tw/article/20140409/12166037.html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蔡淑芬子列鈾角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